半干旱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时序变化差异性The Difference of Soil Moisture Time Serie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n Semiarid Loess Region
马驰;蔡国军;莫保儒;刘燕萍;薛睿;柴春山;
摘要(Abstract):
通过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龙滩流域5种不同人工植被林分类型柠条(Caragana korshinskii)、侧柏(Platycladus orientalis)、油松(Pinus tabulaeformis)、山杏(Armeniaca sibirica)侧柏混交林、山杏柠条混交林以及荒草地(对照样地)6个野外观测样点的土壤水分从2015-2018年持续定位观测,分析不同植被林分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。研究区以荒草地为对照样地,可以看出各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:柠条>油松>侧柏>山杏+柠条>山杏+侧柏>荒草地;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土壤水分时序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;从垂直方向看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的表层间(0~20 cm)变化最大。表层土壤含水量的时间相关性受降雨因素影响较大,各深层土壤含水量的时间相关性较表层稳定,但都具有较强的时间相关性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半干旱黄土区;不同林分类型;土壤水分;时序变化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基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整合技术示范(编号:1604FKCA120);; 宽梁缓坡丘陵区人工灌草稳定性维持与功能提升技术和示范(编号:2017YFC0504603);; 陇中丘陵区生态恢复与经济能力提升技术与示范(编号:2015BAC01B02)
作者(Author): 马驰;蔡国军;莫保儒;刘燕萍;薛睿;柴春山;
Email:
DOI: 10.13456/j.cnki.lykt.2019.07.03.0001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[1] 李小英,段争虎.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植被相互作用研究进展[J].土壤通报,2012,43(6):1508-1514.
- [2] 邵明安,贾小旭,王云强,等.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研究进展与展望[J].地球科学进展,2016,31(1):14-22.
- [3] 邵晓梅,严昌荣.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分析[J].水土保持研究,2006(4):243-245+249.
- [4] 杨磊,卫伟,莫保儒,等.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土壤水分的相对亏缺[J].生态学报,2011,31(11):3060-3068.
- [5] 陈洪松,邵明安,王克林.黄土区深层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分循环特征[J].生态学报,2005(10):2491-2498.
- [6] 胡良军,邵明安.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水分生态环境研究[J].应用生态学报,2002(8):1045-1048.
- [7] 朱喜,何志斌,杜军,等.林下植被组成和功能研究进展[J].世界林业研究,2014,27(5):24-30.
- [8] 莫保儒,王子婷,蔡国军,等.半干旱黄土区成熟柠条林地剖面土壤水分环境及影响因子研究[J].干旱区地理,2014,37(6):1207-1215.
- [9] 陈宝群,赵景波.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环境评价初步研究[J].干旱区资源与环境,2010,24(5):184-189.
- [10] 王力,卫三平,吴发启.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草地土壤热量状况及植被生长响应——以燕沟流域为例[J].生态学报,2009,29(12):6578-6588.
- [11] 王志强,刘宝元,张岩.不同植被类型对厚层黄土剖面水分含量的影响[J].地理学报,2008(7):703-713.
- [12] 张丽丽.土壤水分垂直方向相关性研究和动态预报[D].武汉:华中农业大学,2007.
- [13] 孙长忠,黄宝龙,陈海滨,等.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[J].北京林业大学学报,1998(3):7-11.
- [14] 黄德良,费良军,曾健,等.基于灰色关联法土壤水分垂直入渗影响因素研究[J].中国农学通报,2018,34(32):95-101.
- [15] 尹鑫卫,王琦,李晓玲,等.半干旱区垄沟集雨系统点尺度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拟[J].生态学报,2019,39(1):320-332.
- [16] 安淳淳.基于风散射计数据的华北平原土壤水分及灌溉特征分析[D].出版地不详: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(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),2016.
- [17] 王月玲,王思成,蔡进军,等.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演变特征[J].水土保持研究,2015,22(3):40-43+49.
- [18] 翟俊瑞,谢云,李晶,等.不同侵蚀强度黑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拟[J].水土保持学报,2016,30(4):116-122.
- [19] 朱绪超,邵明安,朱军涛,等.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研究[J].农业机械学报,2017,48(8):212-218.
- [20] 贾小旭,邵明安,张晨成,等.黄土高原南北样带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异与模拟[J].水科学进展,2016,27(4):520-528.
- [21] 袁水龙,李占斌,张扬,等.黄土高原小流域坝地水分时空分布特征[J].水土保持研究,2018,25(3):29-34.
- [22] 安文明,韩晓阳,李宗善,等.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水分坡面变化的影响[J].生态学报,2018,38(13):4852-4860.
- [23] 刘赛可,郭满才,郭忠升,等.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变化模型[J].湖北农业科学,2015,54(22):5551-5555+5559.
- [24] 朱炜歆,牛俊杰,刘庚,等.植被类型对生长季黄土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[J].干旱区资源与环境,2016,30(1):152-156.